聚焦北大荒|青龙山农场:农业标准化筑牢全年粮食安全根基
聚焦北大荒|青龙山农场:农业标准化筑牢全年粮食安全根基
聚焦北大荒|青龙山农场:农业标准化筑牢全年粮食安全根基初夏时节(shíjié),三江平原沃野千里。在北大荒集团青龙山农场,一场以标准化为抓手的春播攻坚战落下帷幕。从(cóng)育秧棚到插秧田,从技术创新到全域联动(liándòng),农场通过全链条农业标准化提升,实现了秧苗素质、插秧质量、作业效率多重突破,为全年(quánnián)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水稻插秧(chāyāng)(王晓宁 摄)
插前(chāqián)“三带”技术全域覆盖 抗逆增产有保障
“带磷、带药、带生物肥,这‘三带’就像给秧苗(yāngmiáo)穿上了‘防护甲’。”第二管理区种植户李建国(lǐjiànguó)望(wàng)着(zhe)长势均匀的秧苗感慨道。针对近年来春季低温频发的挑战,青龙山农场创新推行“宣传+实践”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农技专家巡回宣讲、短视频科普课件及(jí)包片入户“一对一”指导,将“插前三带”技术送到每一户农家。
如今(rújīn),这项能增强秧苗抗逆性、加快返青速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的技术,已实现农场全域100%覆盖。数据(shùjù)显示(xiǎnshì),应用该技术后,秧苗返青期平均缩短1-2天,病虫害发生概率下降15%以上,为后续生长(shēngzhǎng)打下坚实基础。
“八字”方针+智能导航 插秧质量(zhìliàng)再攀新高
“适、密、浅、正、直、匀(yún)、满(mǎn)、扶”八字方针在青龙山农场的稻田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农场农业(nóngyè)发展部技术员单闯介绍,通过严格管控插秧深度、密度及行列精度,结合导航辅助直行系统的大面积应用,2025年农场38万亩水田(shuǐtián)实现“插秧如线”的精准作业。
第三管理区种植户王强对此深有体会:“用了(le)导航后,不仅省了人工,秧苗插得又直又满,到头到边没死角。”凭借对农时的精准把握——通过实时监测积温(jīwēn)变化,指导农户在水稻高产期插秧,农场于5月21日提前(tíqián)2天完成(wánchéng)全域插秧任务,为作物生长争取了宝贵积温。
无人机(wúrénjī)喷施作业(王晓宁 摄)
春播谋秋收 横插竖(shù)割技术破局增效
“春播时(shí)就得想着秋收怎么干。”抱着这一理念,青龙山农场早在备耕(bèigēng)期就启动横插竖割专项推进工作。通过逐户调研、现场观摩会等方式,农场向农户普及割晒(shài)作业优势,最终实现横插竖割技术应用面积突破80%,为秋季50%割晒作业目标奠定(diàndìng)基础。
“横插竖割让我家粮食提早上市,卖上(màishàng)了好价钱,翻地等准备工作也能提前完成。”第七管理区种植户张磊算了一笔(yībǐ)账:该技术预计可降低机收损失率2%以上(yǐshàng),同步提升秸秆还离田效率,一举多得。
“七位一体”同步作业 全域联动(liándòng)提质效
插秧不是(búshì)终点,而是精细化管理的起点。青龙山农场创新构建“七位一体”插后同步作业体系,将插秧与本田灭草、分蘖肥施用、水层调控(tiáokòng)、叶龄跟踪、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深度融合(rónghé)。无人机飞防与地面机械协同(xiétóng)作业,实现灭草、施肥、防虫“一次性完成”。
“现在从(cóng)育秧到插后(hòu)管理,每个环节(huánjié)都有标准可依、有技术可循。”农场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标准化建设已贯穿农业生产全周期,为水稻全生育期管理搭建了高效框架。
从8500栋育秧棚实现“苗齐、苗匀、苗壮”的育秧标准,到(dào)春播阶段各项技术创新的落地生根,青龙山(qīnglóngshān)农场用标准化书写着(zhe)现代农业的答卷。(王晓宁)
更多精彩资讯请(qǐng)在应用市场(shìchǎng)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bàoliào)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bùdé)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初夏时节(shíjié),三江平原沃野千里。在北大荒集团青龙山农场,一场以标准化为抓手的春播攻坚战落下帷幕。从(cóng)育秧棚到插秧田,从技术创新到全域联动(liándòng),农场通过全链条农业标准化提升,实现了秧苗素质、插秧质量、作业效率多重突破,为全年(quánnián)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水稻插秧(chāyāng)(王晓宁 摄)
插前(chāqián)“三带”技术全域覆盖 抗逆增产有保障
“带磷、带药、带生物肥,这‘三带’就像给秧苗(yāngmiáo)穿上了‘防护甲’。”第二管理区种植户李建国(lǐjiànguó)望(wàng)着(zhe)长势均匀的秧苗感慨道。针对近年来春季低温频发的挑战,青龙山农场创新推行“宣传+实践”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农技专家巡回宣讲、短视频科普课件及(jí)包片入户“一对一”指导,将“插前三带”技术送到每一户农家。
如今(rújīn),这项能增强秧苗抗逆性、加快返青速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的技术,已实现农场全域100%覆盖。数据(shùjù)显示(xiǎnshì),应用该技术后,秧苗返青期平均缩短1-2天,病虫害发生概率下降15%以上,为后续生长(shēngzhǎng)打下坚实基础。
“八字”方针+智能导航 插秧质量(zhìliàng)再攀新高
“适、密、浅、正、直、匀(yún)、满(mǎn)、扶”八字方针在青龙山农场的稻田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农场农业(nóngyè)发展部技术员单闯介绍,通过严格管控插秧深度、密度及行列精度,结合导航辅助直行系统的大面积应用,2025年农场38万亩水田(shuǐtián)实现“插秧如线”的精准作业。
第三管理区种植户王强对此深有体会:“用了(le)导航后,不仅省了人工,秧苗插得又直又满,到头到边没死角。”凭借对农时的精准把握——通过实时监测积温(jīwēn)变化,指导农户在水稻高产期插秧,农场于5月21日提前(tíqián)2天完成(wánchéng)全域插秧任务,为作物生长争取了宝贵积温。
无人机(wúrénjī)喷施作业(王晓宁 摄)
春播谋秋收 横插竖(shù)割技术破局增效
“春播时(shí)就得想着秋收怎么干。”抱着这一理念,青龙山农场早在备耕(bèigēng)期就启动横插竖割专项推进工作。通过逐户调研、现场观摩会等方式,农场向农户普及割晒(shài)作业优势,最终实现横插竖割技术应用面积突破80%,为秋季50%割晒作业目标奠定(diàndìng)基础。
“横插竖割让我家粮食提早上市,卖上(màishàng)了好价钱,翻地等准备工作也能提前完成。”第七管理区种植户张磊算了一笔(yībǐ)账:该技术预计可降低机收损失率2%以上(yǐshàng),同步提升秸秆还离田效率,一举多得。
“七位一体”同步作业 全域联动(liándòng)提质效
插秧不是(búshì)终点,而是精细化管理的起点。青龙山农场创新构建“七位一体”插后同步作业体系,将插秧与本田灭草、分蘖肥施用、水层调控(tiáokòng)、叶龄跟踪、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深度融合(rónghé)。无人机飞防与地面机械协同(xiétóng)作业,实现灭草、施肥、防虫“一次性完成”。
“现在从(cóng)育秧到插后(hòu)管理,每个环节(huánjié)都有标准可依、有技术可循。”农场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标准化建设已贯穿农业生产全周期,为水稻全生育期管理搭建了高效框架。
从8500栋育秧棚实现“苗齐、苗匀、苗壮”的育秧标准,到(dào)春播阶段各项技术创新的落地生根,青龙山(qīnglóngshān)农场用标准化书写着(zhe)现代农业的答卷。(王晓宁)
更多精彩资讯请(qǐng)在应用市场(shìchǎng)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bàoliào)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bùdé)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