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时代脊梁」聂军:土地营养师守护稻田28年

体育正文 153 0

「时代脊梁」聂军:土地营养师守护稻田28年

「时代脊梁」聂军:土地营养师守护稻田28年

聂军观察紫云英长势。通讯员 摄(shè) 华声在线全(quán)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张江林 黎鹏 聂军,男,汉族,197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国家(guójiā)绿肥(lǜféi)产业技术体系水田及水生绿肥栽培岗位科学家,湖南省耕地与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先进(xiānjìn)工作者。 先后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yǒu)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guówùyuàn)政府特殊津贴(tèshūjīntiē)专家、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共获市级(含)以上表彰科研奖励9项。 5月10日,正值(zhèngzhí)周末,记者见到省农业(nóngyè)科学院耕地与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研究员(yánjiūyuán)聂军时,他正在长沙县高桥镇范林村的水稻田里做绿肥对比试验。 挽起裤腿(kùtuǐ),赤脚站在田里,双手举着两蔸水稻,聂军告诉在场的(de)(de)学生:“这是翻耕了绿肥的水稻,分蘖数是没有用绿肥的2倍左右,可见绿肥增产效果。” “周末还要下田干活?”面对记者的提问,聂军(nièjūn)笑着说,农业人没有假期,只有(zhǐyǒu)农时。 眼下,这片试验田水稻已进入分蘖盛期。1亩不到的(de)大田,被分成了(le)18块小田(xiǎotián)。细看,每块小田的水稻长势不一,有的叶片发黄、有的绿油油,有的茂盛,有的稀少…… “通过对比(duìbǐ)试验,测算出每亩田最适宜的绿肥翻压量。”聂军指着叶片发黄的水稻说,这是因为绿肥太少、缺氮导致(dǎozhì)的。 聂军说的(de)绿肥(lǜféi),主要指紫云英。紫云英有强大的固氮、疏松土壤功能,翻耕进土壤后,可以释放大量养分(yǎngfèn),还会形成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 经测算,每500公斤(gōngjīn)紫云英可增产(zēngchǎn)稻谷25—35公斤,每公斤绿肥有机(yǒujī)氮素增产稻谷20—25公斤,比等量的化肥氮素多增产3.8公斤以上。 1997年大学毕业后(hòu),聂军一直在湖南省农科院从事土壤肥料研究。2007年起,他(tā)把研究重点转向绿肥。 当时,紫云英由于养分低、开花迟、产量不高,不适宜双季稻(shuāngjìdào)作制度,农民不愿意种植。聂军从品种筛选开始,脚步遍及(biànjí)全省122个县市区(xiànshìqū)。 “每年一半时间在(zài)全国的绿肥试验(shìyàn)和示范田里跑。”在同事廖育林看来,聂军是个大忙人,放假也经常下田。 司机吴涛甚至“怕”和聂军出差。吴涛说,“最‘狠’的(de)一次一天时间去了6个县市区,只为(wèi)对比(duìbǐ)同一时间段不同地方紫云英的生长状况。” 18年来,聂军(nièjūn)带领团队收集了115份紫云英种质资源(zīyuán),建成了我省最大的紫云英种质资源库。 按照“早花(zǎohuā)、适产(shìchǎn)、耐迟播、高养分积累”的标准,聂军系统选育出适应湖南不同生态区双季稻生产要求的紫云英系列新品种——湘紫1号、2号、3号、4号,鲜草产量是以往(yǐwǎng)老(lǎo)品种的3倍,鲜草氮含量也从以往的2‰提高到3‰。 自小在家乡益阳沅江长大(zhǎngdà),聂军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天,到处都是(shì)一望无际的紫云英花海。据统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南省绿肥面积(miànjī)达2900多万亩,占水田面积的75%。而到2008年时,全省绿肥面积不到(búdào)100万亩。如何让绿肥种植面积加速恢复? “好品种,还要配套好技术(jìshù)、好模式、好农机,方便农民种植,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聂军将品种与种植技术、种植模式相结合(xiāngjiéhé),研发出适合南方的双季稻紫云英(zǐyúnyīng)种植、紫云英油菜一季(yījì)两收、一季稻-紫云英免播循环(留种)利用(lìyòng)技术、晚稻留高茬与紫云英协同利用技术等多种模式。 例如,一季稻-紫云英免播循环(留种)利用技术,只需要第一年(dìyīnián)播种,后续每年利用留在田里的种子(zhǒngzi)即可自然生长(shēngzhǎng),相当于每亩田节约种子和播种费用70元,水稻产量提高10%左右。 为降低绿肥种植利用的(de)劳动力成本,聂军还带领团队研发出绿肥播种机、开沟碎土抛撒(pāosā)机和紫云英种子收获机等装备,首次构建的绿肥全程轻简高效生产利用技术(jìshù)连续8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fāmíngzhuānlì)16个。
「时代脊梁」聂军:土地营养师守护稻田28年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